本报讯(实习生王)近日,来自河北唐山的斯女士表示,在为妈妈清理手机垃圾时,发现每天给老人推荐的产品都来自于一些短视频app。这些应用被老年人经常光顾的医疗保健机构的工作人员下载到他们的手机上,每天提醒老年人返还利润。这类应用中经常出现弹出广告,缺乏分辨率的老年人很容易被诱导“入坑”。摆账网资讯播报:“食品级”化妆品只是噱头 涉嫌误导消费者
近年来,坊间出现了“食品级”化妆品的说法,商家宣称这类化妆品原料都是“无添加”“纯天然”的,更安全有效。记者对比多款号称“食品成分”“可食用”的化妆品配料表发现,这些号称“食品级”的化妆品、护肤品很大程度上只是商业营销噱头。
“老年人多年来一直受到保健品销售的密切关注,累计花费近17万元。我没想到‘坑旧’意味着要翻新。”思女士说,从今年开始,这位78岁的老母亲让她帮自己在多个手机应用平台绑定银行卡,只用于保健品的网购,但有些所谓的保健品没有宣传效果。
北京安立律师事务所律师李超表示,如果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因产品质量受到损害,消费者有权向生产者、销售者要求赔偿。“预防性预防无疑是对消费者最有利的。希望相关行政机构和维权组织能对上述现象多加关注,积极整治有欺诈误导行为的经营者,引导老年人理性消费和投资。”李超说。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为互联网采编整理重新排版发布,以及摆账网工作人员原创内容,如有部分采编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