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7月17日电采访笔记:减负需要打破“校内减负校外增”的怪圈摆账网资讯播报:第九届海峡两岸(昆台)文化交流月启动
第九届海峡两岸(昆台)文化交流月16日在江苏省昆山市启动,昆台融合发展再添一系列务实举措。
新华社记者吴小英
抄写字帖、写作文、看英文绘本、看英文电影、做口算……今年夏天,成都市少城小学三年级学生刘星宇收到了这份带有少量书面作业的个性化作业单。这是老师结合他口算能力差,字写得不好特意安排的。因为他每天有大量的阅读,所以他不安排阅读作业。
针对不同学生的薄弱环节,实施作业改革,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一种探索。书面作业更少,实践性和创造性作业更多。刘星宇说,他特别喜欢老师布置的创造性作业,比如和父母一起找春天、养蚕。
成都市少城小学除了要求控制整体工作量的数量、提高整体工作量的质量,实行学科教师、年级组、教务处三级运行管理制度,每天对工作量进行复核外,还通过延迟课后服务提高效率,将书面作业留在校外。
“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作业改革是抓手,在课堂上提质量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好、学得好,是根本之策。”成都市邵城小学校长王婉介绍。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统筹各科作业,不抢占学生课余时间,保证他们充足的睡眠和锻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促进学生减负,四川加强措施落实,突出学校主阵地作用。目前,四川省已有21个市(州)出台课后服务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参与学校7652所,学生覆盖率达到80%。其中,成都市制定了义务教育运行管理“双减”工作方案、正清单和负清单,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卫生副校长”长效机制。
虽然中小学不断探索和尝试减轻学生压力和负担,但家长压力和校外补偿现象依然突出,部分孩子不得不“挑重担”。记者6月中旬走访了四川省成都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部分中小学,发现部分一年级学生申请了几个校外辅导班,培训机构仍给学生留有书面作业。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一所小学门口,下午5点半后,学生们鱼贯而出,鼓鼓囊囊的书包压在孩子们的肩上。书包有多重?里面有什么?记者随意拿起几个小学生的书包,感觉有点吃力。其中一个五年级男生的书包重八九公斤。除了作业本和课本,只有7种补充教材,包括《小学语文升学夺冠知识大集结》 《尖子生题库》等补充教材和试卷。男生说学习成绩中等,每天做完作业还要写课外论文。一名四年级男生告诉记者,他周末报名了语文辅导班和奥林匹克班,辅导班的老师会在课后布置作文、阅读等作业。
通过对成都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8所中小学近20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有四分之三的学生参加过校外培训,有一半的学生带着作业参加过校外培训课程;42%的小学生每天有效睡眠不足10小时,近三分之一的初中生每天有效睡眠不足9小时。
“深造的竞争太激烈了。班上大多数学生正在补课。我们能不和好吗?”成都一名小学生家长向记者抱怨:“不补课,就是掉队。如果你不能上一所好的高中或大学,你就找不到一份好的工作,你就不能有一个
有教育专家认为,今年以来,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传达了科学的教育导向。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动。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引导家长合理需求校外培训,丰富课后服务供给。另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改变单一的人才评价机制,为各类孩子搭建人才通道。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为互联网采编整理重新排版发布,以及摆账网工作人员原创内容,如有部分采编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