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摆账服务
资金证明
增资验资
资金冲量
资讯动态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拨打电话 186-2834-2586
复制微信
摆账网首页>>资讯动态>>行业资讯>>基金自购: 有营销“老套路” 也有后市“新看点”

基金自购: 有营销“老套路” 也有后市“新看点”

央视网消息:财经评论员梁婧谈如何看待基金逆势自购的行为。

自购,相当于基金公司在“自家货柜”上“扫货”,这种现象年年有,但今年有三点不同:

第一,“新欢”胜“旧爱”。基金公司自购的大多是新发行的基金。

第二,权益类基金成为“c位主咖”,占比将近7成。

第三,自购的基金年内收益普遍为正。

为何会出现以上不同呢?

首先,今年新基金密集发行,有些是新能源、芯片等旧热门的新产品,有些则是人工智能、碳中和等新主题、新布局,投资者会“认生”,所以基金公司运用经济学“信号理论”来营销、来“托盘”,内在语是“这是我的自留款,肯定不错,来买啊”,虽然也有对自家产品的信心,但对部分新基金而言,恐怕更多是营销的套路。

其次,上半年股市的波动,短时间内砸出了不少“坑”,在部分机构看来,波动提供了长线买入的机会,因此,权益类基金才成为基金公司“自选筐”里的“c位主咖”。此外,尽量不亏钱、控制规模、申赎不影响基金运作,也是基金自购的“铁定律”。

既然基金公司真金白银、自掏腰包,那投资者可以跟着“上车”吗?我认为,要慎重。

首先,基民朋友们“下手”前,需要确认这只基金的风格、风险等级是否适合你。其次,股票投资者不要照抄持仓,因为你看到的毕竟是晚人一步的,且买点、卖点、调仓并不清晰。

最后我建议,不要迷信所谓顶流基金经理和大笔自购,但头部基金公司的投资逻辑和主线,是可以借鉴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为互联网采编整理重新排版发布,以及摆账网工作人员原创内容,如有部分采编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浏览排行

常见问题

更多>

公司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