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费网信息播报:氢燃料电池企业全方位“试错”突围摆账网资讯播报:6月CPI同比上涨1.1%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1%。
“双碳”的目标使氢燃料电池立于不败之地。不过最近有先锋企业表示,目前行业在这个市场的生存形势比较艰难,如何在行业的蓬勃发展中保持领先,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资本分配产业链
业内专家认为,脱碳和零碳已成为全球共识,70多个国家将氢能作为实现脱碳最关键的技术路径。在占全球GDP约52%的27个国家中,已有16个国家制定了全面的国家氢能战略,11个国家正在制定国家氢能战略。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应用的运输载体。因为“吃氢排水”,被认为是最终极、最环保的交通工具,也成为推动当前氢能发展的“火车头”。
目前,资本密切关注燃料电池行业。
今年6月,燃料电池催化剂和膜电极制造商董卿科技完成新一轮融资,由申能集团旗下创新投资平台申能创投资。深能能创表示,这是对氢能产业布局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董卿科技将通过扩大产能、提升R&D和市场拓展能力来支撑。
同期,爱德曼氢能获得了清新资本近1亿元人民币的A轮投资。爱德曼是一家兼具燃料电池系统和整体设备生产线制造能力的企业,在氢燃料电池系统装机量和配套车辆数量上均居国内前列。
也有一些企业在上市的路上。公开资料显示,燃料电池技术提供商上海重塑能源已在科创板提交IPO申请,并回复首轮问询。此外,东岳氢可进入上市辅导阶段;郭虹氢能计划今年上市前完成股改,明年登陆科创板;郭芙氢能也进入了上市前的准备。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内奥米告诉记者,燃料电池汽车就像十年前,也就是2009年的电动汽车一样,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上有很多疑惑和问题,但前景是无限的。
即使在中短期内,这条赛道也已经具备增长潜力。东方证券新能源分析师卢日新表示,根据《节能与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到2025年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万辆,对应“十四五”期间累计销量约9.3万辆。按照商用车和乘用车价值计算,“十四五”期间燃料电池市场空间将跃升至1038亿元。
发展任重道远
然而,尽管前景无限,但燃料电池汽车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
2020年,受疫情及相关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全行业收缩,当年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为1177辆,同比下降50%以上。2020年底以来,虽然氢能利好政策频出,但下行趋势并未停止。今年1-4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为140辆和188辆,同比下降52.1%和32.9%。
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燃料电池相关企业超过4900家,今年一季度新注册235家,同比增长86.5%。
“这些数据意味着,除了头部公司的市场份额外,燃料电池汽车的销量与企业数量有很大差异。大多数燃料电池公司现在都处于没有订单、没有产品的阶段。”郭虹氢能副总经理刘志祥坦言。公开资料显示,郭虹氢能的燃料电池堆产品在国内市场已连续多年占据70%以上,是该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可以说,很多公司都处于焦虑状态。”刘志祥说
政策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外部因素,而内部因素则是如何降低成本。
随着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技术路线的成熟,以及智能化的催化,产品的规模效应越来越明显,成本下降更快,而燃料电池汽车则不同。
卢日新表示,与锂电池相比,燃料电池最大的优势是能量密度高;缺点很明显,一是配套设施不足,二是成本高。
据记者采访,目前燃料电池重卡的价格远高于传统柴油重卡。传统重卡价格在50万元左右,而燃料电池重卡价格在200万元左右甚至更高。运营成本方面,柴油重卡每升6元以上,燃料电池重卡无论是采购成本还是运营成本都远高于传统重卡。
“如果公司不从商业角度赚钱,他们会怎么做?”刘志祥说。
没有必要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如何继续降低成本?如何不断提高效率和寿命?如何优化产业生态?这是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SAIC捷氢科技总经理卢冰冰告诉记者。
卢冰冰指出,燃料电池行业现在面临四大痛点:一是氢的可获得性低;二是成本高;第三,材料依赖进口;四是法律法规不完善,批量申请受限。其中,最难的是降低成本。
他表示,加强合作将推动燃料电池生态系统尽快形成,如何在上游低成本制氢,
下游如何低成本制造电堆系统、如何尽快实现国产化等成为关键。“对标锂电池,燃料电池需重点突破的是核心技术瓶颈。”卢日鑫说,从整车价格到运行成本,燃料电池的成本优势仍不明显。燃料电池成本下降的路径探索,包括优化材料和创新制造工艺、利用规模化效应降低量化成本、建立标准化平台化体系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指出,未来行业的研究重点,应围绕大幅度降低氢燃料电池系统和氢气成本、降低加氢站费用、提高催化剂使用效率等方面展开。
具体来讲,应围绕两方面进行研发降本:一是通过探索削减除湿器、扩散层等部件简化系统和电堆结构;二是通过研发高温膜和抗毒阳极电催化剂,降低电堆对氢气质量的要求,实现燃料端降本。
清能股份总经理张弛表示,应该最先将燃料电池技术应用于不依赖于补贴的商业化细分市场,比如长途重载领域。
张弛表示,根据研究机构尼古拉的预测,燃料电池卡车成本将降至19万美元,这一目标我国在未来2年至3年内有望实现;同时,预计氢气成本可达2.47美元/公斤,这主要受益于当地的优惠电价。在政策支持下,预计未来3年至5年内,我国燃料电池商用车的TCO(总拥有成本)将有望与燃油车进行竞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为互联网采编整理重新排版发布,以及摆账网工作人员原创内容,如有部分采编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