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摆账服务
资金证明
增资验资
资金冲量
资讯动态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拨打电话 186-2834-2586
复制微信
摆账网首页>>资讯动态>>行业资讯>>50%降噪耳机降噪不足,长时间使用有听力受损的风险(摆账网资讯播报)

50%降噪耳机降噪不足,长时间使用有听力受损的风险(摆账网资讯播报)

摆账网资讯播报:上海发布二手房新政 新增价格核验 卖家焦虑买家观望

业内人士认为,新政也将进一步规范房产中介的经营行为,打击哄抬房价,扰乱市场等乱象。

央视新闻:近两年,市场上各种降噪耳机开始流行。商家声称这类耳机可以利用芯片抵消或降低外界噪音,达到保护听力的目的。真的是这样吗?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主动降噪耳机进行了风险监测。在监测中,50%的降噪耳机降噪不足,不仅不能有效保护听力,还存在一定的听力损伤风险。

记者了解到,一些降噪耳机通过耳塞或结构隔离外界噪音,即采用阻断的方法来降低噪音,但效果并不好。目前市面上有一款主动降噪耳机,可以通过芯片处理外界噪音,是目前最好的降噪产品。

同时,记者还对电商平台上销售的耳机产品进行了调研,发现“主动降噪”已经成为电商平台上大多数耳机产品的共同卖点。“智能数字降噪”“多维降噪”,围绕降噪的各种宣传词频频出现。然而,面对眼花缭乱的耳机产品,消费者很难知道其真正的降噪性能。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专门对主动降噪耳机进行了风险监测。

本次风险监测主要针对电商平台申报为主动降噪的耳机产品,涉及47家企业的60副耳机,其中25副为头戴式主动降噪耳机,35副为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耳机的价格区间为199-2950元,其中国产品牌耳机20款,国外品牌主动降噪耳机40款。目前国内标准只针对一般耳机,所以风险监测参考欧盟和军方的相关标准,测试最大声压级、主动降噪和综合降噪。

测试人员模拟车站、机场等场所的噪声环境,交付100分贝的总噪声。然后,他们打开测试耳机的主动降噪开关,测试主动降噪效果。记者看到,降噪曲线显示,开启主动降噪功能后,低频带的声音曲线几乎与100分贝的噪声曲线重合,也就是说,即使开启降噪功能,耳机低频部分的声音仍然是100分贝。

据记者调查,这款自称具有主动降噪功能的耳机的客服人员声称,低频带可以将噪音降低20分贝,但实际测量显示降噪不到10分贝。测试工程师表示,当耳机主动降噪小于10分贝时,实际降噪体验并不好,在测试的全部60款耳机中,多达30款耳机的主动降噪小于10分贝。其中部分产品主动降噪不足5 dB,占比超过10%,降噪能力严重不足。

最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风险监测的耳机产品归类为中风险,认为风险监测中50%的降噪耳机降噪不足,可能会使消费者在嘈杂的环境中调高音量,而噪声声压级过高,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听力损伤风险。

有些降噪耳机没有芯片降噪技术误导消费者

这次降噪耳机的风险监测被确定为中风险,说明听力受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消费者肯定不需要这类产品。我们说降噪耳机,其实是指通过芯片实现主动降噪性能的耳机。但风险监测发现,部分产品要么没有这样的技术高度,无法达到降噪效果;或者根本没有芯片降噪技术,却自称是降噪耳机,误导消费者。

近年来,降噪耳机在中国发展迅速。目前国内降噪耳机厂商约有300家。2019年中国降噪耳机产值近214亿,同比增长73.58%,占f

记者了解到,降噪耳机是近几年上市的新型电子产品,降噪性能的标准还处于空白。但经市场监管部门首次风险监测发现,降噪耳机的水平与消费者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产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是市场上一些所谓的降噪耳机,模糊了降噪的概念,也误导了消费者。相关机构呼吁尽快推动降噪耳机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规范产品R&D和设计,屏蔽那些标称降噪但无法通过标准标称和测试实现的“伪降噪”产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将督促相关企业提高质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为互联网采编整理重新排版发布,以及摆账网工作人员原创内容,如有部分采编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浏览排行

常见问题

更多>

公司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