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评论/说明摆账网资讯播报:揭秘抽脂手术两大风险
不少专家都曾公开表示,在抽脂方面,尚有许多医美机构的医生无法达到安全标准。因为抽脂手术引起事故的案例,此前也时有发生,值得警醒。
在夏季家庭出行高峰期,选择公路出行的家庭对于儿童安全座椅“说爱你不容易”。今年6月1日起,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被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并正式实施。不过,记者发现,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仍然不高。为什么儿童安全座椅被“叫好”?这个问题值得行业反思。
为什么儿童安全座椅入法“座率”不高
记者李志勇北京报道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近日实施,其中纳入了儿童安全座椅的相关规定,要求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采取为儿童配备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这是首次将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纳入国家立法。但与此同时,很多家庭对安装儿童安全座椅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儿童安全座椅的安装比例相对较低,这也给儿童安全乘坐和出行带来隐患。因此,迫切需要推动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到位,让儿童安全座椅在入法后就要坐好。
随着汽车快速进入千家万户,儿童乘车出行的频率越来越高,儿童乘车出行的安全性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1年6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84亿辆,驾驶人4.69亿人。在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中国0-14岁人口总数超过2.5亿。据统计,我国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因是交通事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汽车发生碰撞时,儿童安全座椅可使婴儿死亡率降低71%,婴儿死亡率降低54%,4至7岁儿童发生致命伤害的可能性降低59%。
《中国儿童道路交通安全蓝皮书2018》的数据显示,当发生车祸时,未安装儿童安全座椅的交通事故中儿童的死亡率是安装儿童安全座椅的8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8年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欧美国家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已经达到90%以上。但数据显示,我国后排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仅为27%,很多家长仍习惯于抱着孩子坐在后排,或者直接为孩子使用成人安全带。
虽然近年来上海、山东、深圳等地已将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写入地方性法规,但更多地方对此并无明确规定,我国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仍很低。
实验表明,当汽车以每小时48公里的速度行驶时,碰撞会使7公斤重的儿童产生275公斤的向前冲击力,儿童会像子弹一样飞出,这是成年人完全无法控制的。但是汽车安全带是根据成年人的身高和体型设计的,不适合儿童使用。一旦发生事故,汽车安全带会勒死儿童的胸部和颈部,严重时会导致儿童窒息而死。
同时,在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孩子受伤的部位可能是头颈部等脆弱部位;但是,如果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冲击力可以很好地分散到儿童的腰部、腿部等能够承受较大冲击力的部位。所以,在一些家长眼里,“可有可无”的儿童安全座椅,其实是孩子乘车出行最大的安全保障。
然而,儿童安全座椅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并不高。分析原因,从父母的角度,有的人运气好,认为交通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从法律约束的角度来看,在很多城市,即使不给孩子儿童安全座椅,他们也不会受到处罚;从产品设计来看,目前市面上的儿童安全座椅大多比较笨重,安装后占用后排空间太大。此外,一些儿童不愿意使用它们,导致一些家庭要么不购买儿童安全座椅,要么购买儿童安全座椅而不使用。
业内专家表示,将儿童安全座椅纳入国家立法,并使儿童安全座椅成为标准,反映了国家对儿童的重视
据统计,目前全球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法律法规。在儿童安全座椅使用规定写入《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前,我国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以及山东、福建等省对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做出了相关规定。
2014年起在上海实施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规定,4岁以下未成年人乘坐家庭客车时,应正确配备和使用儿童安全座椅。2017年生效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再次重申了4岁以下未成年人驾驶家庭乘用车时,儿童安全座椅应正确配备和使用的规定。2015年深圳出台规定,4岁以下儿童乘坐小型、微型非营运客车时,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儿童安全座椅。杭州规定,4岁以下或身高不足1米的儿童乘坐小型汽车时,应正确配备和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同时,山东省在2014年规定,4岁以下儿童乘坐家庭乘用车时,应正确配备和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最近,福建省对儿童安全座椅进行了专门立法。除了明确父母等监护人或者其他成年亲友在驾驶或者与4岁以下儿童同乘时,应当在小型、微型客车后排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外,还要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纳入机动车驾驶证考试,并加强宣传检查。
但是,虽然很多地方出台了儿童安全座椅使用规定,但很多地方并没有明确不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处罚标准和具体措施。因此,儿童安全座椅应列入重点检查项目。其次,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说明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对儿童乘车安全的重要性,督促家长增强交通安全意识,自觉让孩子使用安全座椅。
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发达国家从安全带出现到普及,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如今,如果我们想更多地关注中国儿童的骑行安全,我们不仅需要法律保护,
也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离不开相关企业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安全座椅不舒适 孩子“不买账”
安全扣是否牢固、塑料件是否光滑、布料是否透气等等。
梁梅提示,我国《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国家强制性标准,按照适用儿童的质量将汽车安全座椅分为五个质量组,例如0组儿童约束系统用于体重小于10公斤的儿童,0+组的用于体重小于13公斤的儿童等。目前市场上有许多跨组别的产品,消费者可以结合宝宝出行需求和经济能力进行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相较于国外的分龄分段,部分国内家长喜欢选择性价比高的0-12周岁全龄段儿童安全座椅。章越提示,由于孩子不同年龄段身高体型差异很大,座椅很难兼顾在各年龄段都起到有效作用,因此应至少分为两个年龄段进行儿童安全座椅的购买,例如,可购买0-4周岁、3-12周岁两种组别产品,大一点的孩子则可以使用简单的增高坐垫。对于两周岁以下的孩子,儿童安全座椅一定要保证反向安装使用。
此外,梁梅建议,在购买儿童安全座椅之前,最好让孩子亲自体验乘坐,以保证购买到真正适合孩子的儿童安全座椅。
□记者 戴威 何曦悦 合肥报道
“几千块钱买的东西,没用两次就放家里‘吃灰’了。”谈起儿童安全座椅,安徽省芜湖市市民郑先生有些委屈,高价买来的儿童安全座椅,孩子却“不买账”,原因是桶形的座椅结构让孩子感到压抑,无法带来舒适的体验。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售卖的不少儿童安全座椅存在乘坐时束缚感强、占用空间、收纳不方便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儿童安全座椅的推广使用。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明确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
“儿童安全座椅使用被首次写进全国性立法,彰显了国家对儿童乘车安全问题的重视,将极大促进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从而降低儿童道路事故伤亡。”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会长梁梅表示,这仅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未来还需配套措施及时跟进、多部门通力合作。
实际上,儿童安全座椅使用规定并非首次出现在法规中。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介绍,此前不少地方法规都明确规定,4周岁或12周岁以下的孩子乘车必须安装儿童安全座椅,但现实中还是有不少家长因为嫌麻烦、抱有侥幸心理,并没有给孩子安装儿童安全座椅。
“大人抱着就可以不用儿童安全座椅了”,这种理念在不少家长的心中根深蒂固。但实验数据表明,一辆时速50公里的汽车在发生碰撞时,一个体重10公斤的孩子会瞬间产生约300公斤的冲击力,在这种情况下大人根本抱不住孩子,而且孩子会成为大人撞向前方物体的“缓冲垫”。相关数据和测试显示,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能够显著降低后排儿童在碰撞发生时的伤亡率。
而《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尽管一些家长已经对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但儿童安全座椅的规范使用与普及仍面临以下三大难题:
——选购困难,质量难保。
儿童安全座椅的种类、品牌、价格差异悬殊,如何进行选择成为家长“进阶”路上的一道坎儿。
梁梅介绍,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此前曾多次组织对市场上销售的汽车儿童安全座椅进行摸底调查,依据国家标准对产品进行动态碰撞测试和检测。结果表明,一些产品存在头部移位超标、部件断裂、锁止装置失效、警示和说明缺失或有误等问题。
“目前市场上一些便宜的儿童安全座椅,仅由简单的吹塑结构打造,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不能有效保护小朋友,甚至会给小朋友带来二次伤害。”巧儿宜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章越说。
——不够舒适,儿童排斥。
相较于普通座椅,儿童安全座椅更像是一个半包裹结构的大沙发,孩子的背部、臀部等部位紧贴座椅内部,容易感到闷热。此外,如果座椅位置摆放不合理,还会使孩子感到坐姿不适。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坐进儿童安全座椅里后经常会哭闹不止,所以只能选择弃而不用。在一些二手商品平台上,有不少转卖几乎全新儿童安全座椅的用户,理由都是“宝宝不喜欢坐”。
——公共出行场景难以普及。
对于选择公交车、出租车或网约车出行的家长来说,儿童安全座椅总是“一椅难求”。
据了解,河北邯郸、江苏镇江等地曾在部分公交线路上安装儿童安全座椅,但始终未全面普及。出租车、网约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更是难寻儿童安全座椅的踪迹,仅有极少数平台在个别城市推出“宝贝专车”等服务。
“随着立法推动社会重视程度的提升,未来几年,规范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社会意识会逐渐普及。”章越说,相信未来不仅私家车出行场景中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会大幅提升,在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出行场景中,儿童安全座椅也将成为“标配”。
面对困扰不少家长的儿童安全座椅选购难题,业内专家从多方面给出了建议。
陈音江表示,选购儿童安全座椅时,首先要查看是否有3C认证,并根据孩子的体重和年龄做出选择,还需要考虑
安全座椅成标配 标准“操作”在路上
□记者 黄凯莹 南宁报道
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是保护儿童乘车安全的重要措施。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多方调查发现,在入法的背景下,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仍有待提高,很多家长虽然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但依然是知易行难。业内专家指出,通过提升社会认知度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儿童安全座椅的社会普及度。
操作一:提前适应
“坐上就哭闹!”提起儿童安全座椅,广西南宁市民刘丹说出了许多家长的烦恼。她的孩子今年3岁,刚上幼儿园。“班上同学家里开小车的几乎都配了儿童安全座椅,但能乖乖坐好的没有几个。”
记者在多个网购平台上发现,当前儿童安全座椅品牌、款式众多,价格从200元至数千元不等,在某电商平台的搜索数据显示中,400元到1000元价格区间的选择者超过50%。
刘丹为孩子配备的儿童安全座椅是某国产品牌的千元热销款。“花了上千块钱买到了儿童安全座椅,但孩子的出行安全保障还是没有买到。”刘丹说,她尝试了很多方法孩子还是不接受,只能转向一种声称能够保障行车安全的“网红”产品——安装在汽车前排两个座椅中间的网兜,用于隔离后排可能影响驾驶的“熊孩子”。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临床心理科医生李珊珊建议,越早开始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孩子越容易适应。购买儿童安全座椅后可以先将其放在家里,当作玩具让孩子逐渐接受。此外,家长要耐心分析孩子坐上儿童安全座椅后哭闹的原因,有的孩子由于内耳前庭发育较敏感出现晕车症状,有的则是由于儿童安全座椅乘坐不适、车内气味不佳、温度过高或过低、身体不适等原因而哭闹。她建议,在行车过程中碰到孩子哭闹无法安抚等情况时,应视情况停车调整,“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坚持安全的原则。”
操作二:正确使用
7月6日,郭启鸣紧紧握着婴儿提篮,与妻子一同走出医院驾车回家。提篮被安装在汽车后排充当儿童安全座椅,他们刚出生3天的孩子在提篮里一路安睡。
这对新手父母的做法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产三科护士长秦雯文的点赞:“我们很多医护人员都会提醒家长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特别是一些初产妇家庭对怀抱新生儿的方法不熟悉。”
“新生儿用提篮,满月后体重达标要使用反向安装的儿童安全座椅,1岁左右达到一定体重就需要将座椅调到正向安装。”郭启鸣说,他在妻子怀孕时便在网上自学了一系列儿童安全座椅知识,发现“买得对”并不容易。
南宁市一家母婴用品店导购告诉记者,不同年龄段、不同体重适用的儿童安全座椅各不相同,“想要一个座椅从小用到大,不太现实”。然而,市面上也有9个月至12周岁的大跨度使用时限安全座椅,一般通过增减坐垫来调整儿童安全座椅的厚度,以适应儿童身高变化,但在舒适度与安全性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有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对于兼顾安全与舒适的需求,催生了儿童安全座椅品类的增多,消费者在选购时充分了解功能与适用性很有必要。
“儿童安全座椅使用不当也难以保障安全,只能当作心理安慰。”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小儿骨科副主任邱汝彪说,在日常诊疗中,因不规范安装儿童安全座椅而导致伤害儿童的情况时有出现,最常见的是将儿童安全座椅安装在副驾驶位。交通事故发生时副驾驶位置较易发生碰撞,碰撞时如果气囊弹出,巨大的冲击力会对孩子造成严重伤害。
邱如彪建议,将儿童安全座椅放在后排,驾驶员后方相对安全。“我们遇到了一些幸运的孩子。车祸后,车严重受损,孩子只刮了一点皮。这些孩子正确使用了安全座椅。”
操作3:明确责任
“老板8岁,二胎4岁。您必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南宁市民郑迦文表示,虽然现在可以买到占用空间小的便携式儿童安全座椅,五座车后排可以安装三个座椅,但儿童坐在后排还是需要大人照顾和陪伴。
业内人士建议,多子女家庭在购买家用车时,应考虑安装儿童安全座椅。
《经济参考报》近日,记者在南宁市凤岭儿童公园停车场观察到,部分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出行时,车内只有一个儿童安全座椅。一些家长告诉记者:“如果在后排放两个座位,就不能再坐人了。此外,还有年轻父母驾驶两款热门新能源汽车,而12岁以下的孩子则直接坐在副驾驶位置,像大人一样使用安全带。
对此,广西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闫灿认为,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没有明确规定不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责任和处罚。目前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多以宣传和法律为导向,“进一步明确责任和处罚可能会促进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的提高”。
来自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七大队的民警韩震说,交通安全教育一直是交警部门在出行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一项内容。入法后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推广更广泛使用,确保未成年人交通安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为互联网采编整理重新排版发布,以及摆账网工作人员原创内容,如有部分采编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