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国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强、提质稳中有升的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摆账网资讯播报:全力保障碳市场有序运行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全天交易总量超过410万吨。
数据显示,支撑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复苏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中国工业体系韧性明显,内需市场潜力不断激发,工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仍在扩大。
复苏形势更加巩固
上半年数据显示,工业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平衡性、内生性不断增强。
稳定方面,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7%。二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8.4%,比一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同时,工业出口交货值、产销率等经济指标也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特别是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成为工业生产稳定增强的压舱石。
从平衡的角度来看,上半年41个主要工业板块中有39个实现增长,增长面积达到90%以上。CCID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分析,石化、化纤、医药、化工、钢铁等行业利润率较去年同期增长4个百分点以上。与此同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见效,补短板投资增加,内需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
从内生来看,各项政策扶利企业的红利持续显现,市场主体进一步复苏。前五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3.4%,营业收入利润率也达到7.11%的历史高位。上半年,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两年平均增长8.1%。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的基础上,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2%,表明市场投资信心不断增强。
新动能加速增长
不仅稳定,而且中国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提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加速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方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度持续加大。近年来,中国传统产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张小童告诉记者,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我国传统产业环保转型升级力度持续加大,绿色可再生能源占比持续提升,绿色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深入实施智能制造项目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项目,前5个月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7%;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新动能迅速培育壮大,新产业创新牵引不断增强。
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两年平均增速13.2%,明显快于整体行业。新能源汽车和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1倍和69.8%,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数字经济产业蓬勃发展。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开通5G基站96.1万个,截至6月底,
但也要看到,当前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芯片短缺等问题给工业经济复苏带来了新的压力。比如年初以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高位波动。上半年工业生产者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长5.1%。第二季度PPI同比大幅增长,对中下游行业及相关企业成本造成较大压力,挤压企业利润率。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议价能力不强,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涨价的压力。
本轮商品涨价会持续很长时间吗?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认为,当前价格上涨更多是短期因素作用的结果,而全球债务高企、贫富分化、人口老龄化等深层次矛盾决定了需求长期难以扩大,供给收缩的可能性也较小,难以形成“超级周期”。工信部将协同相关部门保障大宗商品供应和价格稳定,引导产业链上下游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产销协同,共同应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可以预见,随着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加速、世界经济稳步复苏、居民消费持续复苏、新基建加快建设、经济周期性复苏力度不断加大,中国工业经济将继续乘势而上、稳步提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为互联网采编整理重新排版发布,以及摆账网工作人员原创内容,如有部分采编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