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票对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外出打车、酒店结账、看演出等都可以开具发票。对于企业来说,发票记录了交易的商品和服务的名称、数量、金额等详细信息,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千家万户、千家工厂、千家门店的发票信息共同构成了税务大数据的“宝库”。税收大数据是如何收集和分析的?通过税收大数据,我们能看到经济发展的哪些变化?近日,记者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进行采访。摆账网资讯播报:部分盲盒产品质量不过关 盲盒市场监管不能留“盲区”
近年来,消费市场兴起一股“盲盒热”。然而,在火爆的盲盒消费背后,存在不少隐忧:有的商家以次充好,销售不合格产品;有的诱惑未成年人购买,使其沉迷其中;还有的甚至违法违规经营,销售违禁品。
税收大数据具有覆盖整个经济领域、反映经济活动速度快、数据粒度细、经济活动记录准确的特点
5月的一天,广州翔Croking实业有限公司卖出了567双皮鞋。公司财务负责人陈群益收到仓库出库清单后,立即登录“增值税发票税控开票软件”系统,录入买方“大连洪恩智捷商贸有限公司”、数量“567双”、总价及税金“101546元”等信息,然后记录买方信息及商品信息随后,陈群益打印发票,加盖专用发票章,将此增值税专用发票发送给买方。
当企业开具发票并录入上述交易信息时,税务部门也会收集发票相关信息所反映的有价值的数据。
“以增值税发票为例,数据采集过程包括数据录入、数据集中、数据处理三个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大数据与风险管理局副局长李智表示,数据录入是指出票人通过税控设备录入购买人名称、购买人识别号、单价、数量等信息;数据集,即纳税人开具的每一张发票、录入的每一项数据都会实时传输到企业所在地的省级税务机关;数据处理,即综合集成、关联、处理发票数据等涉税数据,为地方税务机关提供税务大数据支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某办公室的大屏幕上,记者看到了当天开票情况的实时显示,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开票变化等。
“税收大数据包括企业、个人等经济活动,反映投资、消费、进出口等经济活动,覆盖市场主体从设立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包括行业、区域、经济类型和规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和会计司副司长赵说。
增值税发票记录企业的每一笔交易,纳税申报数据记录个人的每一笔收入.“税务大数据详细记录了每个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增值税发票数据详细记录了纳税人的每一次涉税交易行为。总的来说,税收大数据不仅覆盖了整个经济领域,也反映了快速的经济活动。它还具有数据粒度细(即数据精细化、综合化程度高)和经济活动精准的特点。”赵表示,这些宝贵的数据不仅有助于做好税收征管和优化税费服务,也能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当然,收集到的数据只是“原材料”,要进一步“加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首先要规范数据,即剔除错误或不完整的数据,保证传入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可以关联数据来连接系统和数据项。例如,如果企业开具的发票数据与企业定期申报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出口退税数据相关联,就可以发现数据的一致性或错误。
“仅仅关联数据是不够的。为了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我们不得不标注不同的数据。比如是一般纳税人还是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数据标准化、数据关联化、数据标签化,可以将同一纳税人、同一缴费人的信息进行关联整合,支持大数据在更大范围、更多维度的分析应用。”李治说。
探索税收大数据反映的经济规律和特点,打造权威性强、可信度高的经济分析产品
税务数据经过深度“加工”后,可以用于归纳和分析,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人们更好地判断经济形势。
比如,目前中国企业创新投入大,创新引擎动力足,税收大数据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现在我们选取与高新技术产业标签相关的指标,提取4月份的数据,然后形成数据集,再与往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今年的变化。”操作时,李志指着电脑屏幕上新生成的数据界面说:“你看,今年4月份,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3%,两年平均增长18.9%。1-4月,企业购置光电仪器等科研设备同比增长45.8%,两年平均增长23%。其中,集成电路测试仪器、通信测量仪器和光学检测仪器设备采购量两年分别增长41%、33%和23.1%……”
再比如国内居民消费逐步恢复,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这在税收大数据中也能看到。
“从税收大数据可以看出,基本生活消费市场稳步复苏,升级消费快速增长,线上消费依然保持强劲活力。”赵表示,以4月份为例,食品、饮料、服装等生活必需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3.6%和35.9%,钟表、保健器材、摄影器材和营养保健品零售额分别增长77%、64.6%、56.5%和54%,互联网信息服务和互联网零售销售收入分别增长42.5%和32.9%。
税务大数据还可以辅助相关部门分析宏观经济运行,更好地进行管理和服务。
近年来,税务部门不断探索税收大数据所反映的经济规律和特点,积极打造权威性强、可信度高的经济分析产品,重点加强常规税收分析,扎实做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分析,精细分析热点话题,做好政策效果分析。“例如,我们密切跟踪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和趋势性的问题,深
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对策建议。又如,我们会科学统计税费优惠政策执行情况,开展效应分析,客观反映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完善政策的意见建议等。”赵连伟说。赵连伟表示,税务部门还坚持夯实统计标准基础,通过规范税收统计标准和口径,实现税收统计标准与国家统计标准的有效衔接,确保分析“说普通话”,而不是“说方言”。通过研究历史数据变化及与经济运行数据的匹配关系,摸清税收数据规律,建立税收数据与经济指标的对应关系,确保分析内在逻辑准确。此外,还通过采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确保分析结果客观、科学。
借助税收大数据,让产业链供应链更畅通、政策落实更精准、税费服务更便捷
“在手机上就能完成个税汇算,信息都是自动代入的,只需动动手指点几下,几分钟就搞定,真的很方便!”河南文之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员工侯宁说。
个税APP用起来如此便捷高效,离不开税收大数据的支持。“在年度汇算中,依托信息系统和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税务部门提供申报表预填服务,就是纳税人登录APP确认身份后,相关信息自动生成、填报,纳税人一键‘确认’就行了,汇算效率大为提高,有力支撑了个税改革的成功实施。”李志说。
税收大数据在优化税费服务方面大有作为——
为企业“牵线搭桥”,让产业链供应链更畅通。税务部门运用增值税发票等税收大数据,开展多维度企业复工复产复销分析,并开发专门服务平台,利用税收数据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上下游、产供销对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去年,税务部门运用税收大数据重点帮扶湖北企业与其他地区企业供需对接,有效助力湖北企业复工复产。
绘制帮扶“导向图”,让政策落实更精准。在税费优惠政策落实中,税务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精准筛选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主动宣传辅导,实时跟踪监测,确保政策红利以最快速度精准直达市场主体。
搭建办税“高速路”,让税费服务更便捷。税务部门大力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实现了政策“码上可知”、咨询“线上可答”、业务“网上可办”、操作“掌上可行”,214项办税缴费事项、90%以上的企业纳税人业务可通过网上办理,其中纳税申报业务网上办理率达99%以上。
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明确,着力建设以服务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以发票电子化改革为突破口、以税收大数据为驱动力的具有高集成功能、高安全性能、高应用效能的智慧税务。
李志表示,税务部门将持续推进执法、服务、监管的系统优化,实现业务流程、制度规范、信息技术、数据要素、岗责体系的一体化融合升级,实现税收改革创新从渐进式到体系性集成的重大突破,全力助力我国“数字政府”建设。下一步,还将持续推进技术、业务、组织三大变革,围绕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建成四个新体系,充分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为互联网采编整理重新排版发布,以及摆账网工作人员原创内容,如有部分采编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