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就是把不同的商品放在同一个盒子里。消费者事先不知道盒子里是哪一个,但有一定概率可以抽到自己喜欢的商品。当盲盒抽取成为一种趋势时,一些假冒伪劣商品、过期库存商品甚至违法违规物品也随之出现。朱慧清(新华社)摆账网资讯播报:北京发布“京6B”车用燃油标准 今年12月1日起实施
相比现行的“京6”油品标准,“京6B”油品标准进一步加严了汽油烯烃、芳烃和馏程限值,以及柴油多环芳烃、馏程限值,并新增了部分有害物质限值。
近年来,消费市场出现了“盲盒热”。从玩具盲盒、文具盲盒、美容盲盒、书籍盲盒,甚至机票盲盒、宠物盲盒等。商家不断改变自己的模式来吸引消费者。然而,在热盲盒消费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隐忧:一些商家以次充好,销售不合格产品;有些诱惑未成年人购买并纵容他们;有些甚至非法经营,出售违禁品。
日前,我报收到不少读者来信,反映盲盒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呼吁有关部门尽快重视,加强监管。
打开盲盒就像买彩票一样。一些消费者为了追求刺激的体验而沉迷于购买
线上线下,卖盲盒的地方很多。记者搜索了一家以“盲盒”为关键词的电商网站,发现相关产品信息4400余条,其中销量最高的玩具盲盒有上万个。网上,玩具盲盒也很常见。
玩具盲盒的款式多种多样,其中角色娃娃最为常见。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著名的卡通和电影中使用角色,而另一些人则是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的卡通版本。盲盒往往是系列推出的,同一系列通常有10多种产品,在形状和图案上有一定的差异。虽然其他品类盲盒卖的产品不一样,但玩法大致相同。
盲盒不能根据消费者的喜好直接购买,应该是“幸运”的。“只是看着盒子,我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的娃娃。能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看运气了。这种像买彩票一样刺激的体验,是打开盲盒的一种乐趣。”徐先生是盲盒爱好者。他说,买盲盒的兴奋在于不确定性、兴奋和收藏的乐趣,这是盲盒爱好者普遍追求的消费体验。盲盒经营者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通过增加产品收集难度来吸引消费者。“比如每个系列的盲盒,除了正规的,都有一个隐藏的,概率小的,有限的,等等。”。
“当你抽取稀有的隐藏货币和有限的货币时,你会感到特别幸运和爱面子。”湖北武汉的读者优雅地说:“有时候我不想买,但看到别人画限量,我就忍不住想再试一次。”据媒体报道,部分消费者为了画限量版玩偶,一次性购买了500个盲盒,单笔消费达到3万多元。
上海读者余从去年开始收集成套玩具盲盒。他说:“一个盲盒的单价不便宜,一般要几十元,单次购买可能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但是,玩盲盒类似于赌博,所以我总是想买我喜欢的款式,所以我总是想‘再试一次’。我前几天算过。这一年多来,花在买盲盒上的钱累计近万元,我震惊了。”
不仅成年人对盲盒上瘾,在一些地方,盲盒也逐渐在未成年人中流行起来。据辽宁沈阳的读者张说,她的孩子每三天就会买一个盲人文具袋。“我看到女儿一直带文具回家,但我以为是买来备用的。后来她发现自己买的文具越来越多。当她问的时候,她意识到这些文具都在一个盲盒里,不是买来用的,而是一整套的。
记者走访了学校周边的一些文具店和小卖部,发现一些商家正在销售不同品牌的盲文具盒和包。据店主介绍,一个盲人文具袋的单价在8元到10元左右。文具有很多种,如中性笔、橡皮和尺子。文具上有明亮可爱的卡通图案。“为了收集一系列卡通形象,孩子们会反复购买”。
5月,浙江省宁波市消保委发布消费警示称,接到多起与盲文具盒相关的查询和投诉,部分学生为提取隐藏文具,连续购买总价2000余元的盲文具盒。宁波市消保委提醒,儿童要警惕因盲目购买文具盒导致的沉迷。
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销售劣质产品,甚至通过盲盒销售违禁品
打开盒子后,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买了什么,这是盲盒最大的卖点,但正因为如此,消费者往往对盲盒内物品的信息了解不多。一些无良商家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夸大商品价值或销售劣质产品。
李女士是一家视频网站的活跃用户,制作了很多盲盒拆包视频。她说,市场上一些成熟的盲盒品牌也存在产品不对、有缺陷等问题。“我自己买过下架的旧货,有些产品还存在质量问题。”。
有消费者参与过一次盲盒网上售书,每个盲盒的价格在40元左右,包括两本书和一批文化创意产品。当他打开盲盒时,发现其中一本是20年前出版的旧书,封面和封底都有明显的折痕,文创产品也是以次充好。这位消费者说:“消费者准备买盲盒,买不到自己喜欢的。然而,货物的质量显然是有问题的。我怀疑盲盒只是一只蝎子。企业的真正目的是清理库存。”
一些商家还通过盲盒销售不合格产品,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上海市浦东新区消保委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10款不同品牌的玩具盲盒产品进行检测,发现其中8款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儿童呼吸道堵塞,进而引发窒息。
最近,快递盲盒逐渐流行起来,消费者可以以很低的价格将一些无人认领或丢弃的快递包裹返还给商家后再购买。据某网店客服介绍,这些盲快递箱都是从快递公司购买的,消费者只需20多元就能买到30到40个包裹。包裹一般按大小和重量分类,但即使是卖家也不知道包裹里装的是什么商品。
此外,还有一些商家打着盲盒的幌子兜售法律
法规明令禁止的商品。一些商家推出所谓的宠物盲盒,通过普通快递寄送狗、猫等活体动物,一些动物在寄送途中奄奄一息甚至死亡。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活体动物属于禁止寄递或者在邮件内夹带的物品,即便是走专门的活体动物托运渠道,也需要提供免疫注射证明、动物检疫证书等。但有些宠物盲盒销售商家证照全无,运输更是走普通快递流程,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对盲盒销售应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举措,消费者也要理性消费
山西阳泉市读者冯宽表示,盲盒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缺乏有针对性的监管举措,应当通过严格的监管和行业自律,将盲盒消费引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许多读者谈到,要清理盲盒销售中存在的各种乱象,法治手段不可或缺。辽宁盘锦市读者谢祥龙说:“经营活动的创新,不能突破法律底线。比如用普通快递寄递‘宠物盲盒’,看着新鲜,但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应当坚决予以整顿。”
也有读者认为,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同时,也要及时完善和细化监管规则,避免出现“监管盲区”。“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需要相关部门根据新型商业模式的特点,不断完善监管规则,避免出现无规可循的盲区。”安徽宣城市读者邹笑说。
“不确定性”是盲盒的主要卖点,却也是消费者面对的主要风险。一部分不良商家正是以“保持神秘、享受惊喜”为借口,隐匿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关键信息,销售不合格产品,逃避责任。专家认为,盲盒消费要实现健康发展,必须实现经营活动的公开透明,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没有透明度,就没有盲盒消费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刘俊海教授认为,应通过有效监管,督促商家提高经营透明度、诚信度,解决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对此,一些地方已经采取了措施。四川省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日前发布《关于电商“盲盒”合规经营及理性消费告知书》,明确“网络交易平台、平台内经营者不得作出虚假、夸大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确保盲盒内在物品的商品价值、出现概率、分布方式等关键信息真实透明。倡导‘盲盒’产品生产、经营者向消费者明示产品抽中获得隐藏款或限量版产品的中奖概率”。还有一些地方已经开展专项行动,依法从严查处各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的“三无”盲盒产品。
针对部分盲盒经营者过度营销的情况,河南焦作市读者蔡一鸣建议商家加强自律,多从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归根结底,盲盒是一种商品,最终要靠质量取胜。一味利用消费者的猎奇心理过度营销、饥饿营销,消费者早晚会心生厌倦。对一个品牌来说,这并非长久之计”。
余元坤回忆一年多来购买盲盒的经历,希望广大消费者保持理性,量力而行,“买盲盒、开盲盒,本来是一种娱乐。但如果沉迷于此,浪费时间和金钱,它就成了一种负担。希望消费者能够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和兴趣爱好,理性消费”。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为互联网采编整理重新排版发布,以及摆账网工作人员原创内容,如有部分采编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