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求职者来说,简历应该实事求是,但如今,让简历“看起来更漂亮”已经成为一些人有利可图的生意。摆账网资讯播报:颜值消费:暑期经济新热点
2021年高考后,庞大的考生群体正逐步释放巨大的消费活力。据生活服务平台大数据以及记者连日采访,运动健身、视力矫正、牙齿矫正、美容美发等成为高中毕业生们今年消费主要领域,颜值消费成高考生暑期经济新热点。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用关键词“CV优化”搜索了2万多条相关服务信息,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作为应届毕业生,记者在淘宝选择了一家门店进行“优化简历”。在初步了解情况后,客服人员表示,会“优化”一份65元的中文简历,4小时内提交。然后他们给记者分配了一个简历写手,说自己有“十几年的人力资源经验”。记者提交基本信息三小时后,一份“漂亮简历”出炉。但仔细阅读后发现,有些记者从未提供过的工作内容和证件,都写在了简历上,比如“计算机二级证书”和“驾驶证”。
企业让简历“华丽”,但也为求职者埋下了许多“雷点”。
雷殿义:“优化者”的身份是伪造的,小心上当受骗。记者发现,大部分“简历优化”项目都声称“核心教师是10年以上的专业HR或大厂猎头”,甚至不同门店会使用相同的广告页面。
雷点二:“无中生有”的内容是伪造的,小心被HR黑掉。
打雷点三:前脚“简历优化”,后脚“骚扰电话”,谨防隐私被泄露。记者发现,虽然大多数商家承诺保护客户的信息安全,但隐私泄露问题依然存在。
雷点四:评价标准不统一,小心陷入维权困境。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今年4月,有匿名用户投诉某平台的“简历优化”服务,称简历经过多次修改,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变化,优化人员与他从事的行业不匹配,要求退款。但商家表示,买家已享有简历优化、内容修改、更换导师等权益,不能退款。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求职者的简历不应该被别人“优化”,而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如果你伪造简历,会给你未来的求职和职业发展留下不诚实的污点。”熊丙奇说。
上海成金田(天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中琪律师强调,虚假简历可能涉嫌违法。此外,专家认为,要加强对伪造证件和简历的监管,严厉打击简历“整容”背后的产业链,营造公平的求职环境。同时,求职者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竞争力比简历更重要。“优化简历”不如优化自己。白雅婷据新华社电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为互联网采编整理重新排版发布,以及摆账网工作人员原创内容,如有部分采编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