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场景超过132万个,个人钱包超过2087万个,累计交易超过7075万笔.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显示,目前,数字人民币R&D测试中的顶层设计、功能研发、系统调试等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试点测试。摆账网资讯播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成本核算迎重大改革
七部门制定《人体捐献器官获取收费和财务管理办法(试行)》。
在这些数据背后,人们更关心的是试点情况。接下来,数字人民币将采取哪些行动?
试点地区有序扩大
据了解,截至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已有序扩大到“10个1”,即“10个城市一个冬奥场景”。
自2019年底以来,央行先后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自2020年11月起,上海、海南、长沙、Xi安、青岛、大连新增6个试点地区,形成了目前的“10个1”试点地区。
“在部分地区开展了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实现了不同场景下的真实用户试点测试和大规模集中测试,验证了数字人民币服务的技术设计和系统稳定性、产品易用性和场景适用性,提升了公众对数字人民币设计理念的理解。”至于试点测试,白皮书对此进行了总结。
考虑特定群体的需求
“在未来的数字人民币产品设计中,我们会充分考虑特定群体的实际需求,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降低使用难度,避免‘数字鸿沟’带来的使用壁垒。”中国央行货币金银局局长洛瑞表示。
“为了弥合‘数字鸿沟’,数字人民币还将探索推出智能可视卡等‘硬钱包’,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人群操作智能手机的不便。”洛瑞表示,数字人民币钱包的设计方便了所有场景的线上线下应用,满足了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公众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有望进一步降低。未来,没有银行账户的公众可以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享受基本金融服务,短期来华的境外居民无需在mainland China开立银行账户即可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满足其在国内的日常支付需求。同时,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的特性也有利于企业及相关方享受支付便利,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与实物人民币长期共存
“实体人民币将与数字人民币长期共存。”洛瑞说,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多民族融合,区域发展差异很大。社会环境、居民支付习惯、年龄结构、保障要求等因素决定了人民币实物具有其他支付方式不可替代的特点。
对于数字人民币与电子支付工具的关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与一般电子支付工具是不同维度的,是互补的,也是不同的。数字人民币将为公众提供一种新的通用支付方式,可以提高支付工具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支付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其独特优势包括:作为国家法定货币,是安全级别最高的资产;它具有价值特性,可以不依赖银行账户进行价值转移,支持线下交易,具有“支付即结算”的特点。
使用数字人民币时,安全和隐私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央行高度重视数字人民币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将合法合规和安全便利作为两个最重要的设计原则,贯穿于数字人民币设计框架的各个层面。
在安全方面,范一飞介绍:一是规范数字人民币及相关系统设计、开发、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安全管理,实现交易不可复制、不可非法复制伪造、不可篡改、不可否认的特点,初步建立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二是初步完成多层次联防联控安全运行体系建设,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重点加强实战训练,为数字人民币提供常态化安全支撑。三是研究新的安全技术,提升数字人民币安全水平,引入分布式数字身份、零信任等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强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的技术措施。
在隐私方面,数字人民币系统遵循“依法小匿名、大溯源”的原则。同时,央行还将防范数字人民币被用于电信诈骗、网络赌博、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相关交易符合反洗钱要求。范一飞表示,数字人民币系统收集的交易信息遵循“最少、必要”的原则,不会过度收集,除非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否则不会提供给第三方或其他政府部门。央行对数字人民币相关信息设置“防火墙”,通过专人管理、业务隔离等制度安排,严格实施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管理,禁止随意查询和使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为互联网采编整理重新排版发布,以及摆账网工作人员原创内容,如有部分采编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